一、降低室內氯可以采取的綜合措施
1.防止土壤氡滲入室內的技術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為防止民用建筑工程出現室內氡濃度超標提出了以下防氡措施要求:
(1)新建、擴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設計前,應進行建筑工程所在城市區域土壤中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調查,并提交相應的調查報告。未進行過區域土壤中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測定的,應進行建筑場地土壤中氡濃度或土壤氡析出率測定,并提供相應的檢測報告。
(2)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內通風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的有關規定,對采用中央空調的民用建筑工程,新風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的有關規定。
(3)采用自然通風的民用建筑工程,自然間的通風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20。夏熱冬冷地區、寒冷地區、嚴寒地區等I類民用建筑工程需要長時間關閉門窗使用時,房間應采取通風換氣措施。
(4)已進行過土壤中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區域性測定的民用建筑工程,當土壤氡濃度測定結果平均值不大于10000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測定結果平均值不大0.02Bq/(m2· s),且工程場地所在地點不存在地質斷裂構造時,可不再進行土壤氡濃度測定;其他情況均應進行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測定。
(5)當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測定結果大于20000Bq/m3,且小于30000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0.05Bq/(m2·s)且小于0.1Bq/(m2·s)時,應采取建筑物底層地面抗開裂措施。
(6)當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測定結果大于或等于30000Bq/m3,且小于50000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或等于0.1Bq/(m2·s)且小于0.3Bq/(m2·s)時,除采取建筑物底層地面抗開裂措施外,還必須按現行國家標準《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中的一級防水要求,對基礎進行處理。
(7)當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大于或等于50000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平均值大于或等于0.3Bq/(m2·s)時,應采取建筑物綜合防氡措施。
(8)當I類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中氡濃度大于或等于50000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或等于0.3Bq/(m2·s)時,應進行工程場地土壤中的鐳266釷-232、鉀40比活度測定。當內照射指數(IR2)大于1.0或外照射指數(IR)大于1.3時,工程場地土壤不得作為工程回填土使用。
2.建筑物綜合防氡工程措施
建筑物綜合防氡工程措施可根據需要包括以下內容:
(1)建筑物底層宜設計為架空層,隔絕土壤氡進入室內。
(2)當民用建筑工程有地下室設計時,應利用地下室采取防氡措施,隔絕土壤氡進入室內。
(3)架空層底板或地下室的地板應采取以下措施減少開裂:①在地板(底板)里預埋鋼筋編織網;②添加纖維類材料增強抗開裂性能;③加強養護以確保澆筑混凝土的質量。
(4)架空層底板或地下室的地板所有管孔及開口結合部應選用密封劑進行封堵。
(5)架空層底板或地下室的地板下宜配合采用土壤降壓處理法進行防氡(如圖所示),設計施工注意事項包括:①在底板下連續鋪設一層100-150mm高的卵石或粒石,其粒徑為12-25mm;②底板下空間被地梁或地壟墻分隔成若干空間時,在地梁或地壟墻上要預留洞口或穿梁排氣管來打斷這種分隔,消除對氣流的阻礙,保證底板下氣流通暢;③在排分區中央設置1200m×1200m×200mn的集氣坑;④安裝直徑為100-150mm的PVC排氡管,從集氣坑引至室外并延伸到屋面以上,排氣口周邊7.5m范圍內不得設置進風口;⑤在排氡管末端安裝排風機;⑥設置報警裝置:當系統非正常運行、底板空間的負壓不能滿足系統需求時,系統會發出警報,提示工作人員對系統的運行進行檢查。
(6)采用集中中央空調的民用建筑,宜加大室內新風量供應。
(7)采用自然通風的民用建筑,宜加強自然通風,必要時采取機械通風。
(8)民用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防氡復合地面材料宜具有高彈性、高強度、耐老化、耐酸、耐堿、抗滲透等性能。
(9)民用建筑工程所采用的墻面防氡涂料及膩子宜具有較好的耐久性、耐潮濕性、黏結力、延伸性。
3.建筑材料氡析出率控制
按《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及《民用建筑氡防治技術規程》要求控制建筑材料的氡析出率。
4,按照有關標準要求保證建筑物室內通風
二、建筑室內氡濃度超過限值時的治理措施
當建筑室內氡濃度超過限值時,應按照《民用建筑氡防治技術規程》(以下簡稱《規程》)的以下要求,分情況進行處理。
1.一般規定
(1)建筑室內氡濃度超過限值的民用建筑應查找超標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
(2)降低室內氡污染的基本方法包括通風稀釋、屏蔽和凈化等方法,將室內氡濃度降低到本標準規定的限量值以下。
(3)建筑物降氡改造時,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2.室內氡來源勘察
(1)對氡濃度超標建筑物需查看有關資料和以往的檢測結果。
(2)實地勘察建筑物的構造、房間分布、通風狀況、建筑材料、超標房間位置,繪制出建筑平面圖,并分析氡的可疑來源。
(3)查找氡來源。對氡來源的可疑點進行探測:對于墻面、地面等建筑材料泄漏釋放氡的情況,可采用氡的面析出率測量方法進行探測。
3.室內防氡降氡洽理措施
建筑室內防氡降氡措施見表,并根據工程不同情況按以下要求進行:①自然通風:對室內氡濃度超標的民用建筑應優先采用自然通風措施。開窗的時間和率可參照《規程》附錄選擇。對于沒有窗戶或可開啟窗戶面積過小的房間,可通過改造窗戶或增加換氣口,提高房間的自然空氣換氣率,②機械通風:對于果用集中式空調的建筑,應按照有關新風量設計標準的要求增加新風量;對于自然通風的建筑,可增加進風排風設備,通風率和通風時間可參照《規程》附錄選用,③防止氡透過地面進入的措施:對地板裂隙、地面和墻面的交界處、穿過地板或國墻的管道與線路、地下管溝等處的裂縫及孔洞應采用彈性密封材料封堵整個地面的防氡降氡處理,可采用防氡復合地面、鋪設防氡膜等屏蔽隔離技術(實施方法參見《規程》),④防止氡透過墻面進人的措施:整個端面及天棚的防氡降氡處理,可通過涂刷防氡涂料、涂層等方法來降低氡氣的析出率(實施方法參見《規程》)。⑤凈化除氡:在所采取的諸多措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及繼續降低室內氡濃度十分必需的情況下,可根據房間空間容積和氡水平選擇凈化除氡裝置,在房間使用期間應開啟凈化除氡裝置,保持連續工作狀態。
降低建筑室內氡的治理措施
室內氡濃度 (Bq/m3) | 土壤氡引起室內氡 污染的治理措施 | 建材氡引起室內氡 污染的治理措施 |
200-400
| (1)加強自然通風 (2)采用屏蔽氡來源措施 | 加強自然通風
|
400-1000 | (1)加強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 (2)采用屏蔽氡來源銷施 (3)土壤減壓法 | (1)加強自然通風成機械通風 (2)采用屏蔽氡來源措施
|
>1000
| (1)機械通風 (2)采用屏蔽氡來源措施 (3)土壤減壓法 (4)凈化除氡法 | (1)機械通風 (2)采用屏蔽氡來源措施 (3)凈化除氡法 |